专属客服:
招投标信息网

三疣梭子蟹苗种生产技术措施方案

   2022-01-08 公开招标382

技术措施

苗种生产

一、优质种蟹选择

在进行三疣梭子蟹育苗工作前,优质种蟹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。种蟹应来源于健康的、繁殖力强的种群,体型健壮、色泽鲜艳、活力充沛。在选购种蟹时,还应注意其遗传背景,避免引入带有遗传疾病的个体。同时,种蟹的性别比例也要适当,以确保繁殖效果。我公司培育三疣梭子蟹苗种使用的亲蟹为海捕收购,若采购的是抱卵蟹,其要求为腹部的卵块完整、紧实紧收,卵块的轮廓、形状完整无损。亲蟹选择好后,用橡皮筋绑住大蟹钳,以防止其争斗、损伤。短途运输干运、水运均可,长途必须带水运输。

二、自然与人工繁殖

自然繁殖主要依赖于种蟹的自然交配和产卵,而人工繁殖则通过人为控制繁殖条件,如水温、盐度、光照等,促进种蟹的交配和产卵。在实际操作中,可以根据需要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繁殖方式。人工繁殖具有更高的可控性,能够有效提高繁殖效率和幼体质量。

三、围网养殖模式

围网养殖模式是三疣梭子蟹育苗中常用的一种养殖方式。通过设置围网,可以限制蟹苗的活动范围,便于管理和观察。同时,围网养殖还能够减少蟹苗受到天敌和恶劣环境的影响,提高蟹苗的成活率。在围网养殖过程中,应注意定期检查围网的完好性,防止蟹苗逃逸或被天敌侵入。

四、水质管理与调控

水质是影响蟹苗生长和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。因此,在育苗过程中,必须对水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调控。包括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、溶解氧、氨氮等,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。此外,保持水体的清洁和流动也是维护良好水质的重要措施。

用水水环境要求:

盐度:25—32‰,

PH值:7.8—8.6,

溶解氧(DO):5mg/L以上,

氨氮(NH3-N)0.35mg/L以下。

五、合理饵料投喂

蟹苗的饵料投喂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搭配。在育苗初期,可以投喂一些易于消化和吸收的小型生物饵料;随着蟹苗的生长,逐渐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比例,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。同时,还应注意饵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,避免过多或过少导致蟹苗生长不良。

亲蟹饵料以活体沙蚕为主,辅以四角蛤蜊、杂色蛤、缢蛏,投喂量按亲蟹体重5%-15%计算,以残饵略有剩余为宜。

三疣梭子蟹苗种各阶段水温及饵料要求:

(1)Z1阶段

水温21℃-22℃,不换水,每天加水10cm到20cm,投喂裼皱臂轮虫,日投喂量为每个幼体10-15个轮虫。

(2)Z2阶段

水温22℃-23℃,用60目筛绢网换水2Ocm,日投喂量为每个幼体15-20个轮虫,并少量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。        

(3)Z3阶段

水温23℃-24℃,每天用60目筛绢网换水50cm,日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量为每个幼体20个左右。

(4)Z4、Z5阶段

水温24℃-25℃,用40目筛绢网换水80cm,日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量为每个幼体40个左右。

(5)M阶段(大眼幼体)

水温25℃-26℃,用3O目筛绢网换水100% 以上,日投喂丰年虫成虫和糠虾及磨碎的鱼肉,投喂量为幼体体重的100%。

(6)C阶段(幼蟹)

水温26℃-28℃,用20目网换水150%以上,投喂丰年虫成虫和糠虾及磨碎的鱼肉,日投喂量为幼体体重的200%到300%。

六、科学控制培育密度

培育密度是影响苗种生长和成活率的重要因素。过高的密度会导致苗种之间的竞争压力增大,生长受阻,同时也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。因此,要根据池塘条件、饵料供应和养殖管理等因素,科学确定合理的培育密度,确保苗种的健康生长。

亲蟹培育中,密度过大,亲蟹相互间接触机会增大,容易发生争斗,造成蟹体损伤亲蟹死亡率增大。充气条件下3-5只/㎡较为合适。播苗密度可根据育苗设施、饵料供应状况及换水条件等决定,一般在3-8万只/m³为宜。

七、病害预防与治理

蟹苗的病害预防与治理是育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。应通过加强水质管理、合理投喂等措施预防病害的发生。一旦发现蟹苗出现病症,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,防止病害扩散。同时,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,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蟹苗的应激反应。

三疣梭子蟹幼体常见的病害有聚缩虫、丝状细菌病(通常并发)、弧菌病及营养不良等。聚缩虫病可用25ppm戊二醛溶液药浴24h后大量换水;弧菌病使用盐酸恩诺沙星、新诺明1-2ppm连续一个疗程,一般即可治愈。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饲料质量差、饵料搭配不合理,可以通过调整饵料及投喂方法而加以预防。三疣梭子蟹的病害要以预防为主,首先要把好水质关,二是把好饲料关,三是加强管理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可滥用药物。

七、养殖环境优化

优化养殖环境是提高蟹苗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的有效途径。可以通过改善养殖设施的通风条件、增加光照时间等方式提升养殖环境的质量。此外,还可以在养殖池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,以净化水质、提供遮蔽物和改善养殖环境。

八、幼体管理与水温控制

在蟹苗生长过程中,应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精细化管理。这包括定期检查蟹苗的生长情况、调整养殖密度、及时分池等。同时,水温是影响蟹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,应通过加热或降温设备控制水温在适宜范围内,以促进蟹苗的健康成长。

亲蟹入池后,稳定2-3d开始升温,幅度每天0.5-1℃逐渐升至20℃,恒温待产。在亲蟹抱卵后,每天升温0.5℃直至22℃,恒温孵化,抱卵亲蟹水温控制在21℃-22℃。

幼体各阶段水温要求:

(1)Z1阶段  水温21℃-22℃。

(2)Z2阶段  水温22℃-23℃。        

(3)Z3阶段  水温23℃-24℃。

(4)Z4、Z5阶段  水温24℃-25℃。

(5)M阶段(大眼幼体) 水温25℃-26℃。

(6)C阶段(幼蟹) 水温26℃-28℃。

 

综上所述,三疣梭子蟹育苗技术措施涵盖了从种蟹选择到幼体管理的全过程。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措施,可以提高蟹苗的成活率、生长速度和品质,为后续的增殖放流工作奠定坚实基础。

苗种包装

三疣梭子蟹苗种的包装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,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蟹苗的安全和成活率。

首先,苗种的选择是关键。应该选择体质健壮、规格整齐、颜色均匀一致、体表有光泽、活力强、手握后能迅速散开的苗种。通常,苗种规格会选择2期幼蟹,大小为1.6~2.4万只/kg。

接下来是苗种的包装。包装材料可以选择尼龙袋或塑料袋,具体取决于运输距离和条件。对于短距离运输,可以采用尼龙袋加水充氧的方式,每袋装运5000-6000只蟹苗,水占尼龙袋体积的1/3,氧占尼龙袋体积的2/3。对于长距离运输,则可以采用干运法,即将低温处理并浸泡透的稻壳与蟹苗一同装入袋内,充氧后运输,每袋装苗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。这样可以为蟹苗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氧气,同时减少运输途中的损伤。

苗种运输

在运输过程中,要避免蟹苗遭受阳光直射、风吹雨淋、高温或受冻。箱体应保持通风透气,同时避免蟹苗堆积死亡。途中要防颠簸,车速要均匀,尽量避免紧急刹车。此外,应备有清水,以便适时给蟹苗喷水雾,但注意不能喷得过湿,以免蟹苗积附在箱体网目上死亡。

此外,在运输途中如果路途较远,蟹苗可能需要进行暂养。暂养蟹苗的水域水质必须清新、无污染,最好有微流。暂养时间不宜太长,一般半天左右即可。蟹苗中途运输采用干运的方式进行,为保证三疣梭子蟹苗种在运输途不被干露时间太长而引发死亡,装苗的时候采用湿稻壳混合充氧的方式进行运输储存。稻壳事先用降温海水浸泡并踩踏,直至浸泡的淡水没有色泽为止,避免稻壳因浸泡产生的毒素损伤蟹苗,装苗前还要在稻壳沥水后加冰降温,使稻壳的温度达到放流苗种适宜的温度。称重装袋后立即放入保温箱中,保温箱中内置适量冰块,以保证箱内温度变化较小,保温箱进行密封。苗种送达指定放流地点时,按要求码垛排列整齐并做好遮阴防晒工作,防止因阳光暴晒致使箱内温度升高过快导致苗种死亡,保证三疣梭子蟹苗种成活率。

苗种放流

1. 地点选择:放流地点应选择水质清洁、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,以确保三疣梭子蟹苗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。

2. 放流方法:在放流前,应对三疣梭子蟹苗进行检查,确保其健康无病。苗种运输至船上时,按要求使用放流槽进行操作,轻拿轻放,避免苗种出现剧烈震动。船行驶到放流点后,将苗种尽可能贴近水面,顺风向,缓慢分散投放入海中。避免苗种受到水体冲击,减少苗种的机械性损伤,严禁抛洒或“高空”倾倒。放流完成后,第一时间做好放流活动时废弃物的收集清理工作,维持好增殖放流水域和周边的环境卫生。

综上所述,三疣梭子蟹苗种的生产、包装、运输和放流等过程需要精细的技术操作和严格的环境控制,以确保苗种的健康生长和高存活率。这些步骤的成功实施对于增殖放流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
 
 
更多>同类信息
推荐图文
推荐信息
点击排行
首页 - 网站地图 - 广告服务 - RSS订阅 - 关于我们 - 联系方式 - 使用协议 - 版权隐私 - 违规举报 -
(c)2008-2024 版权所有:招投标信息网